中国古代谚语故事中,有过“农夫与蛇”、也有过“一顿饭是恩人,十顿饭成仇人”,还有“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等等说法,这种情况确在社会上存在的,而且它也有一定的心理学道理,这个心理学原理就是“贝勃定律”,这个定律是讲当个体接受了一定强烈的刺激以后,对后面再受到的任何刺激都不会产生反应。人会有一个刺激强度的阈限,当刺激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便会变得麻木,敏感性也会相应降低。我们平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在河南焦作又出现了类似的案例上了热搜,事情发生在焦作一家包子店内,店员们都在忙碌,这时候一名老人经常来店里免费领取包子的,突然老人心生不快,拿起包子向店员砸过来。让我们来还原事情的经过。
根据包子店老板董先生说,店里主要经营包子、馒头,也就是常见的早餐店,当时这位老人只要来店里讨要吃的,店主看老人挺可怜,东西也不值多少钱,便一直免费给她提供一些吃的,这样陆续陆续有一年之久,说起来老板倒是个做善事的人。
吃过灌汤包的人都知道,因为膨胀的原因,汤汁会渗出来在包子皮上留下一些痕迹,看起来不那么美观,还是可以正常吃的。可能因为老人觉得给她露馅的包子对她不尊重,感觉到不满意,要求店员进行更换外表好的包子,来不及店员的反应,便伸手要去拿好包子。
这时候,员工担心卫生问题,下意识赶紧把包子蒸笼挪了挪,这样老人脏脏的手去拿包子,毕竟不卫生,其他客人看到了还买不买,吃不吃。但此举动激怒了老人,拿起包子就直接向店员砸了过去,随后离开店铺,留下了顾客和店员目瞪口呆。
经过这件事下来,包子店老板感动有些心寒,把监控视频发到网上,表达心里的委屈。网友看到后也比较激动,表示太寒心了,毕竟是免费提供的东西,哪管好看不好看,这位老人实在太挑剔了,成为笔伐的对象。但在情绪冷静下来,这也只是极小部分的案例,不能代表着整个社会现象,不能以便盖全,否定所有的善举。
原创文章,作者:我是潘奶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llnw.com/a/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