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龄指的就是老人和幼儿,“一老一小”的抚育问题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环节,搭建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可以讲养老问题和育儿问题一起解决,这是真是的需求,但是解决推进中也会有些困难。现在家庭机构的变化,一对夫妇需要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够通过社区搭建出来养老育幼服务融合提,那么就可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双龄共养。
国内 国外 参考
老幼共融在国外有成熟案例,如果德国的“利多多代屋”模式通过构建非血缘关系的代际间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儿童、青年人、老年人等多代人群开展社区层面的生活帮助、情感交流等。再比如美国的“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模式则是养老院和幼儿园复合发展的成功尝试,以老幼结合养教模式为老年人与儿童搭建了共同学习的空间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还有新加坡的”海军部村落“是集老年公寓、医疗康养、托幼、商业、老幼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建筑综合体,通过功能空间的交叉和多样布局,为多代群体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也有日本江东园是集老年人短住公寓、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社区医疗咨询等服务的老幼复合型社区养老设施。
这些国外报道的成功案例对于我们来说有参考意义,但我们也会走出的自己的特色,在国内有些发达的城市也有了一些先行方案,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成都市推动打造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上海市也提出了促进“一老一小”融合发展。
信息 融合 合作
“养老+育幼”可以搭上科技和数据之美,现在可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硬件技术,再加上网站、小程序、APP等线上软件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更好的掌握老人和儿童的需求,进行时间、活动、健康、娱乐等合理优化配置。
空间场所营造、空间结构复合、功能设施划分布局、空间的流动性等来提升空间的活力和吸引力,促进老幼群体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活动是以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为核心,并加强老人与儿童间的情感互动。如住房老人和儿童就近居住,方便互动和服务,如养老机构与育幼机构复合设置,共享服务空间、设施、娱乐、教育资源。
实质上的推进还需要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是推动者,提供策略和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社区是承载主体,提供场地、人员、组织方面的力量,社区居民是响应者和参与者,社会组织和企业也是重要参与者。
困难 前景 解决
目前来说这种模式的话,在国外也不是大面积的普及,对于我们也是众多方案的一种,现在还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社区老幼共融模式社会认知度较低,而且很多人担心安全问题、以及觉得老幼之间思想冲突。观念上大部分人是观望,而且缺乏专业人才,国内还没有运营出来的成熟模式可复制模仿。
如果要实现老幼融合,需要完善政策法规,先试点出来一些社区,给予政策大力财政和人力支持。还要加强模式宣传,提高人们的认可度,还有培育一批具有养老和育儿双重经验的服务人员,这样才能有希望在社会上广泛参与。
原创文章,作者:东北老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llnw.com/a/moshi/6537.html